“天冷了,泡泡腳暖一暖”不少人喜歡在寒冷冬日里泡腳,但泡腳真的就是拿熱水泡一泡就完事了嗎?該如何科學合理泡腳呢?
泡腳就是足浴,屬于中醫足療法之一,是一種常用的外治法。俗話說得好:“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正確的泡腳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降低肌肉張力,有防病患、助長壽的功效。
中醫認為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和經絡分布,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時,在水中加點中藥,還可以起到其他作用。
一起來看看泡腳有哪些學問吧~
01泡腳的時間應該如何掌握呢?
晚上7-11點是肝腎經氣血較衰弱的時候,這時候泡腳,能更好的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器官的目的。再加上泡腳可以緩解疲勞,減少寒意,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泡腳時間不宜過長,持續大約15-30分鐘即可,時間過長可能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增加心臟負擔。另外,過飽或過饑時都不宜泡腳,易導致胃部疾病。
02泡腳的溫度多少度是最適合的呢?
泡腳的最佳水溫在38-43℃之間,不宜過熱或過涼,中途可以適當加溫水保持水溫。以雙腳能忍受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生、強身的作用。泡腳的水溫并不是越熱越好,水溫太高一方面會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干燥;另一方面會讓血管過度擴張,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03泡腳的容器應該如何選擇呢?為了避免水涼太快,選擇相對保溫的木桶較好。而且木桶較高,可以讓腿部也浸泡在熱水中,能有效幫助緩解腿酸癥狀。
04泡腳時可以適當按摩來看看有哪些穴位吧!泡腳后可對足底和小腿進行按摩,可采用足底按摩球,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太溪、昆侖(跟腱兩側凹陷處)3-5分鐘,起到活血、促代謝、安眠的作用。泡腳后勾勾腳尖,拍打腿肚,可松解小腿后部肌肉,促進血液回流。
05如何確認泡腳效果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全身都有暖意,或者額頭微微出汗了,就算是好了。但是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
四類人泡腳要謹慎注意!注意!01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熱水泡腳時,下肢動脈擴張,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會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會加重靜脈回流負擔,可能會加重血液瘀積,加重病情。
02嚴重心臟病、 低血壓患者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的患者,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腳。因為患者本身心臟和心血管功能較差,高水溫可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加重心臟負荷,致使心跳加快、耗氧量提高,容易發生供氧困難,導致暈厥等意外發生,增加發病危險,所以這類人群泡腳或者足浴藥療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03糖尿病患者一般人泡腳水溫在40℃左右會很舒服,但這個溫度對于糖尿病尤其是合并血管病變的患者可能就會帶來燙傷。因為糖尿病合并周圍血管病變時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使熱聚在足部不容易疏散。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腳水溫要比常人低,以35℃為宜。泡腳后在足跟周圍可以涂抹一些護膚保濕用品,以防止皮膚干燥引起皸裂。
04足蘚等皮膚病患者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需要進行抗真菌治療。以熱止癢的做法,往往起不到效果,泡過之后,患處不僅更癢,還可能出現水皰等。此外,熱水使足部毛細血管擴張,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于皮膚病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按照外科處理原則敞開傷口干燥通風才行。
泡腳水也有好搭檔不少人在泡腳時會加一些辛溫散寒類藥,如藿香、艾葉、生姜、紅花、當歸等,但這些藥物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在選擇泡腳中藥時,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根據不同的癥狀表現和體質特征選擇合適的藥物。
寒凝血虛者
寒凝血瘀者多表現為局部怕冷不暖,伴有疼痛麻木癥狀??梢赃x擇艾葉、紅花、當歸等溫散活血中藥。艾葉辛溫,能夠散寒止痛,溫經理血,對于手腳冰涼的女性,或者受涼后伴有痛經的女性尤為合適。紅花辛偏溫,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作用,對于局部疼痛麻木的人群,或者伴有足部微循環障礙的人群尤為合適。當歸辛溫,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對于伴有氣血兩虛或者痛經的人群尤為合適。
外感濕寒者
外感寒濕者多表現為全身畏寒怕冷,手腳冰涼??梢赃x擇藿香、紫蘇、生姜等辛溫祛寒中藥。藿香辛溫,能夠解表祛濕,散寒和中,對于風寒濕痹證患者,以及痰濕體質的人尤為合適。紫蘇辛溫,能夠疏風解表,理氣寬中,對于素來氣滯腹脹,或者伴有鼻塞頭痛等輕癥感冒癥狀的人群尤為合適。生姜辛溫,溫經散寒,解表止嘔,對于素有脾胃虛寒、食欲不佳的人群尤為合適。需要注意的是,孕婦應慎用中藥泡腳,尤其是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
來源:四川中醫藥